过去,在品评中国画与油画时,中国的评论家们多喜以“形”、“神”、“意”之类的词句区别高下,谓中国画家重“意”而西方画家只重“形”,中国文化重意趣,西方文化重物趣之类。
2012年12月我有幸首次踏上欧洲之土在俄罗斯冬宫及俄罗斯博物馆等参观,回国后不久我又赴上海观赏了“奥赛博物馆珍藏展”,飞北京观赏“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”、“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”。短短的四个月内能直面众多的欧洲油画原作,使我感触良多。我尤为庆幸能面对久已仰慕的大师作品,就象与大师面对面神交般亲近。在伦勃朗的“芙萝拉”、柯罗的“傍晚的远塔”、凡高的“柏树”、列宾的“伏尔加河纤夫”等作品前,我分明感到了油画颜料产生的笔触,与毛笔沾墨所显现的笔墨在艺术上是一致的。那激情的笔触与灵动的墨线其精神多么高度的相似……。
在中国人们都认为笔墨是使中国画达“意”的最有效载体。而这次我在大师们的原作中也体会到了油画中不乏“意”。油画笔触中其实蕴含着与笔墨惊人相似之处。张大千先生在《我的理念》一文中曾说:“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,初学时如此,到最后达到最高境界也是如此。”我认为,“意”与“境界”是人类在精神与审美上的共同追求。
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,我们已不必再人为地比较中西艺术的高下,更不必把中国画“走向衰落”归罪于西方艺术的冲击。立于油画架前与端坐于画案前的画家们虽然工具材料不同,其实心中的终极追求是相通的。
今天当罗浮宫遇见紫禁城时,我在畅想:地球东西两端同时代的大师,达芬奇与倪瓒、普桑与赵孟頫、德拉克洛瓦与徐渭、……当他们神遇之时,会擦出怎样的思想火花?
2013年4月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